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刘超:解决地方财政问题,不能向群众要空间-世界微速讯

发布时间:2023-05-30 08:23:46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超】

近日,有南宁网友吐槽“道路停车收费太贵”,临时停车一天最多需要缴费上百元,甚至连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停车都要收费。此外,还有南宁网友反映,南宁路边几乎所有路段都被划成停车位,有停车位甚至都归一家停车公司运营。

随着网络舆情的不断发酵,最终在5月23日,南宁市政府宣布南宁将一边检查一边整改道路停车领域存在的问题,即日起,调整南宁城市道路停车位免费停放时间,从原来的15分钟内免费,延长到30分钟;取消划定的非机动车保管服务费,由此产生的费用,由政府承担。


(资料图片)

“南宁停车事件”绝非个案,背后又和近期频频被爆出的地方财政困难有关。仅从停车一事来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停车设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属于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停车难”已成为众多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活品质与居民幸福感。

一些地方现行停车政策存在的问题

2022年,我国民用轿车保有量为1774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为16685万辆,粗略算下来,中国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约为80%。

与私家车市场的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在一些老城区、三四线城市,由于城市规划等历史原因,“停车贵、停车乱、道路拥堵、停车纠纷”,成了长期存在的市政管理问题。

第一,收费标准问题。

一些地方道路停车收费标准不统一,例如同是一条道路,虽仅相隔米远,停车收费的时间段却是两个标准。部分地方存在免费停车时长偏短、全天累计收费偏高等问题。

例如,根据2022年3月2日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宁市公安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南宁市道路停车位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南发改规〔2022〕4号),2022年3月15日南宁市实行新的道路停车位收费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从该标准中可以看出,南宁市道路停车收费标准是前15分钟免费停放,停车收费按分钟计算。有南宁市民在网上吐槽,“早上上班前吃个早餐5块钱的肠粉,停一下电驴车就被收了两块。下午下班去菜市场买菜,停车又被收了两块,晚上十点出来夜宵,停车又不见了2块,跟着去买个珍珠奶茶,又收了2块。”

但如果收费标准偏低,又会出现一些车辆长时间霸占路内停车位,不仅导致停车困难,也会加剧道路通行压力。

第二,部分车位划定问题。

一些地方存在个别地段分类不合理问题,原本没有设置停车位的路段也被划上停车位,有的路段甚至为了划停车位不惜挤占非机动车道。

车位划少了,司机难以找到停车位,影响出行;车位划多了,其他市民觉得不方便,比如占用非机动车道,让电动车和自行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交通安全风险极大。

第三,个别收费人员服务问题。

一些地方停车收费人员服务质量堪忧、甚至蛮横不讲理,存在计时不当、多收费等问题,这从时不时冲上新闻热搜的停车纠纷新闻中就可见一斑,也充分说明当地临时停车信息化、智慧化程度不高。

第四,停车欠费追缴方式问题。

一些地方轻易采取强制措施,例如未加说明、提醒就开具高额罚单,将原本的道路停车管理问题进一步激化,导致政府与群众关系紧张。

道路内停车原本是为了缓解城市停车难而推出的一项服务举措,本质是城市对有限道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高效管理,以便满足公共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收费不可避免,但是应该以注重社会效益为前提,而不能把路边停车做成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停车难治理的困局

正如前文所述,城市停车难问题直接反映了有限的城市资源与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则是停车资源供给不足引发的停车矛盾。

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0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64亿人。在全国范围内,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的城市有84个。

以南宁为例,截止2022年末,南宁市常住人口为889.17万人,截至2023年4月底,南宁市汽车保有量255万辆,配建的路外停车泊位缺口大。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每一辆车辆通常需要配置1.5~2个停车位,但我国目前每一辆车辆只能配置约0.5个车位,车辆数与车位数之间严重失衡。

道路的最基本功能是保障通行,但随着城市资源的日益紧张,车辆的增多,停车位的稀缺性就更加凸显出来。原先仅作为补充功能的道路完全被停车所占用,使得道路原本的通行功能受到限制,且因其存在着一些不合规、不合法、不合理的情况,因此产生了剧烈的停车矛盾。

城市道路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准公共产品,且其首要功能是保障交通的通行效率,路内临时停车实质上是一种占道停车现象,其必然影响到道路的通行效率。

“停车难”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城市治理工作,不仅影响着停车资源的供给,还影响着道路的通行效率与安全,需要由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对城区内的机动车停放进行有效的治理,使停车泊位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形成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

道路停车泊位作为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有效举措,能够增加车位规模,实现道路空间利用最大化,尽可能的平衡供需矛盾,维护公共利益。例如,《陕西省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条例》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领导,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城市品质”。停车收费是降低路内临时停车时间,提升泊位停放周转率的有效手段。所以,应该遵循“谁使用,谁付费,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

在收费标准上,收费的价格一方面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兼顾道路通行的社会效益,因此需要在市场停车需求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求均衡价格。停车的定价策略应当考虑整个社会所负担的综合成本,构建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化定价策略。

此外,民生问题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寻求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方案时,必须特别强调公民的参与和对民意的尊重,形成一个以公民参与为基础的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停车难治理,既需要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全面推动,更需要社会与民众的广泛参与。地方政府应当及时回应群众民生诉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一些地方停车难问题反映了单纯依靠政府权威管理的停车治理模式的弊病。这种仅仅依靠政府管理的做法不可避免出现效率低、成本高等弊端。而公众参与度不足则会导致政策制定不科学、不合理,公众对政府政策存在误解等问题。

社会公众既是城市停车治理的对象,又是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社会公众应积极、主动、客观、理性地参与到治理全过程当中。地方政府应当增加公众参与的渠道,善于听取社会各方意见。

上一篇:球评:我们不应忽视凯恩 若他在曼城也能刷新进球纪录

下一篇:最后一页